选择所在城市
400-0056-112
当前位置:问答»快餐店冰块真的比马桶水脏吗?

快餐店冰块真的比马桶水脏吗?

问题描述:到底应该怎样评比才够科学?

王梦
发起了问题 • 5 个回答 637次 浏览 • 2019/09/21 16:37
最佳答案
王勤俭

王勤俭

 

深圳

类型:

家装设计师

答:近日,“肯德基等快餐店里的食用冰块比马桶水还脏”的新闻颇为引人关注。据报道,央视记者从位于崇文门的肯德基、麦当劳和真功夫3家快餐店里取回可食用冰块后进行抽样检测,结果发现肯德基崇文门店、真功夫崇文门店的食用冰块菌落数高于国家标准,且比马桶水高出数倍,比马桶水还脏。报道一出,随即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先不说冰块跟马桶水的对比是否科学,冰块脏过马桶水也是有多种可能的。【央视采样冰块过程有二次污染可能】
现行食用冰块微生物检验国标要求采样器械与容器灭菌、低温,央视采样冰块时只用可乐杯和密封袋做容器,而采样马桶水时使用无菌采样管和试瓶。
国标要求食用冰块“即采即检”,保存时间至多不能超过三小时,其间要于冷冻无菌环境中保存。央视记者将冰块从北京东城区的崇文门携至北京西城区的理化中心,其间不见得符合国标要求保存冰块。
按照SB/T 10017-2008 的规定,食用冰的制作原料要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GB5749,也就是说可以用自来水做冰块。食用冰一般是用制冰机做的,如果是直接用自来水冰冻,按说细菌不会太多,因为自来水的余氯可以杀菌。但是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细菌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所以从水进入制冰机到进入实验室检测,有很多个环节可能被污染,比如制冰机、接触食用冰的工具、装食用冰的容器、记者采样过程、甚至实验过程都可能污染。
【为什么马桶水还这么“干净”呢?】
因为马桶水也是自来水,只要是自来水就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而自来水里有余氯杀菌,细菌当然就少。即便马桶水是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其中也是要求有一定余氯,因此细菌也不易生存,当然中水是不对菌落总数作要求的,毕竟它不入口。另一方面,马桶如果是刚冲过甚至是反复冲过,然后立即取水,这和自来水有什么本质区别吗?还有个细节,理化检测中心的马桶水是淡蓝色,应该加了洁厕灵,而洁厕灵也是可以杀菌的。
【菌落总数超标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它是反映细菌污染水平和卫生质量的指示剂,超标只能说明这些快餐店存在卫生隐患,生产操作可能不够规范,食品卫生状况有待改进。由于是记者自行采样,并不符合监管的法定程序,因此恐怕监管部门也不可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处罚,但仍然可以对企业提出一些警示。但是,是否真有很大危害则应该另当别论,是否有必要和“马桶”一起来恐吓公众值得思考。
新闻中的专家对菌落超标给出了一些解释,比如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说“菌落总数超标,就意味着致病菌的机会就增加了。甚至还可能造成食物的腐烂、变质”,而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某副教授说“人体食用这些菌落超标的食物后,也会破坏人体中有益的菌群,引起痢疾、拉肚子、腹泻等疾病,故不宜食用”。
【菌落数超过150不见得就脏过马桶】
人体肠道内菌落数5600,现行轻工国标规定洗手液每毫升中菌落数上限为1000,却不能称“人体内比马桶还脏”、“洗手液脏过马桶水六七倍”。混有洁厕灵的马桶中自来水实质上是稀释的盐酸溶液,菌落值低是常事。称不可食用的盐酸溶液比食用冰块更“卫生”是狡辩。
以央视标准衡量,人体内远比马桶肮脏。又如中国发改委2004年发布的现行《轻工业国家标准~洗手液》明文所载,洗手液的微生物指标是每克洗手液菌落不得多于1000个、粪大肠菌群不得测出。以此次央视标准衡量,也可打出“洗手液比马桶水脏六倍以上”的新闻标题。
食物中普通菌落与人体内正常菌落同源,并无致病危险。能使人腹泻痢疾的是食物中的致病菌,如快餐店冰块中未检出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菌落总数超标就破坏肠道菌群不靠谱】
菌落总数超标就破坏肠道菌群这个说法实在是有点耸人听闻了。肠道菌群怎么来的?不就是生出来之后从母亲的乳头上、从自己的小手上、从空气中日积月累吃进去的吗?我们每天不知道吃进去多少细菌,人类肠道里常年居住着1-2公斤细菌,数量高达100万亿,食用冰里的那点细菌哪有这个本事撼动如此庞大的“地头蛇”?菌落总数超标的食品也未见得会导致痢疾拉肚,毕竟菌落总数代表的主要是“杂牌军”,而它们在人的嘴里、脸上、手上、空气中到处都是。导致肠道疾病的
还是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为代表的“精英部队”。
实际上,菌落总数在国际上通常是企业用来进行生产过程的规范控制,很少用来判定食物是否合格。比如日本乳品生产规范要求清洁区菌落总数小于30CFU(指用一定检测方法得到的测定值),30-50只能算准清洁区,如果超过100就算严重污染不能进行生产。我国的《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12693-2010)也有这样的分区,其中清洁区也是要求30CFU以下。
内容通过百度搜索
主要资料来源:果壳网http://www.guokr.com/blog/473981/
网易http://view.163.com/special/reviews/ice0723.html

• 2019/09/22 02:08

其他答案
向林

向林

 

遵义

类型:

简约 / 家装设计师

答:了解制冰机原理吗?
制冰机是通过循环泵将水抽到冰槽,流经冰槽的水被少量地凝结,每次凝结一点点,时间久了就结满整个小冰槽,这时候冰槽自动将冰块翻倒入储冰室。

好了,补习完制冰机原理,我们来看一下哪里会让我们感觉“脏”:

1、原始水质,制冰机采用的水应该是干净卫生的引用水;

2、水箱壁、水管壁、泵壳结垢、结污;(由于水不可能100%无杂质,细小的杂质日积月累能够在水流经的部位结下污垢)

3、空气尘埃混入。(制冰机不是气密的,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等反复被水冲洗到水箱里,并留在水里,最终凝到冰块里。)

一般餐饮机构都会主动使用干净的饮用水;空气尘埃几乎忽略不计;所以制冰机脏的主要原因是第2点,如果他们有规定定期清洁制冰机,会大大减轻第2点产生的污染。

这样的回答够科学吗?

• 2019/09/26 06:46

刘明建

刘明建

 

济南

类型:

办公室 / 工装设计师

答:应该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被曝光,他们一定会整改。
试吃就好。吃冰块,你可以做你自己,干净卫生。

• 2019/09/24 20:14

谢敏

谢敏

 

临沂

类型:

工装设计师

答:
近日,央视记者从北京崇文门的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买来可食用冰块,送往北京理化中心检测,并在理化中心厕所抽取马桶水箱水样品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发现,肯德基、真功夫冰块菌落数量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马桶水数倍。对此,肯德基中国发布致歉消息。华西都市报记者昨日走访了成都数家肯德基门店,发现冰块饮料依然在销售。

【冰块菌落总数均超国标】
检测结果显示,三家快餐店冰块的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均符合国标,但麦当劳冰块菌落总数为120个/毫升,高于国标,低于马桶水;真功夫冰块菌落总数为900个/毫升,高于国标8倍,高于马桶水5倍;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总数高达2000个/毫升,高于国标19倍,高于马桶水12倍。

节目播出后,引发一片哗然。网友表示,“被恶心到了”,“珍稀生命,远离冰块”。还有一家快餐店员工说:“央视曝光后,店里接到通知,对存冰槽赶紧进行了认真的清洁,这要是抽到我们店的冰,绝对完爆肯德基啊!”

【肯德基道歉麦当劳自查】
昨日凌晨,在节目播出后仅4小时,肯德基中国发布致歉消息。肯德基表示,十分抱歉出现这样的情况,公司品管部门已经到该餐厅了解情况,并监督餐厅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和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同样被检出菌落数超标的麦当劳也发布消息称,已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查,包括冰块的相关设备及操作规范。

真功夫昨日也表示,已立即督促被曝光的餐厅按照标准再次清洁和消毒制冰设备,后续将对此事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
本地

【营业员称未接停售通知】
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成都数家肯德基门店,发现顾客点的饮料里多数带有冰块。
在肯德基成都清江东路门店,记者询问营业员关于央视曝光冰块细菌超标的事情,营业员表示并不知情,也没有接到停售冰块的通知。顾客罗先生表示:“虽然菌落超标发生在北京的一家门店,但也希望成都门店开展自查,让消费者喝得放心。”


【英国六成快餐店冰块细菌超标】
英国《每日邮报》最近也作了一项调查,英国超过六成餐饮连锁店提供的冰块,细菌数量都超过马桶水。专家提醒到,家庭自制冰块也可能存在细菌超标。他建议,只要是食用,制冰的水就应该是煮沸后放凉的冷开水。此外,桶装水也不适合制冰,因为很难保证其微生物不超标。

英国媒体近日报道,英国超过六成的餐饮连锁店提供的冰块细菌总量超标,甚至超过取自马桶水箱的水。

该报道称,调查人员在英国一些餐饮连锁店取得冰块样本,装在无菌袋里保存,再请一名环境专业人士从同店铺的厕所马桶水箱中取样,一并保存在冰箱里送交实验室检测。

连锁店品牌涉及麦当劳、汉堡王、星巴克、肯德基等10家。在22℃和37℃环境下,检测样本中的病原体数量和细菌总数,6家连锁店的冰块样本所含细菌数量,均高于马桶水箱水。

专家分析认为,冰块受污染或由“环境因素”所致,比如脏的制冰机。
换句话说,快餐店工作人员打扫厕所的频率高过清洗制冰机的频率。
冰块受污染还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比如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洗手。

【下面来看一组来自网易新闻的评论】
国标要求食用冰块“即采即检”,保存时间至多不能超过三小时,其间要于冷冻无菌环境中保存。央视记者将冰块从北京东城区的崇文门携至北京西城区的理化中心,其间不见得符合国标要求保存冰块。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的国标不仅对采样器具、过程要求严格,对样本的保存状态和时限也有明确要求。样品采取后,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检验,送到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要越快越好,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小时。

如果路途遥远,须将冰块保存在专用的无菌冰筒、冰箱冰盒、低温冰箱、或干冰隔热箱内(箱内有干冰可维持在0℃以下)。央视从位于北京东城区南二环的崇文门三家快餐店中买到冰块,当场就放进未曾灭菌的容器中,然后携往位于西城区西三环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这段路程即使在交通完全顺畅的情况下也需半小时左右,央视记者有无在车上准备无菌的冰桶或干冰隔热箱储存冰块样品,观众就不得而知了。

【菌落数超过150不见得就脏过马桶水 】
人体肠道内菌落数5600,现行轻工国标规定洗手液每毫升中菌落数上限为1000,却不能称“人体内比马桶还脏”“洗手液脏过马桶水六七倍”

【“对比马桶”是哗众取宠】
调查报道要求客观求实,以哗众取宠、以偏概全的报道方式评价采访的客体无益于求实
以带来二次污染的程序采集卫生检测用样本、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来片面传递信息,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很难说是合理和真实的。应该说,“快餐店冰块脏过马桶水”事件是央视采访社会新闻时的一个败笔。

央视用哗众取宠、以偏概全的方式来评价采访的客体,这样既不能客观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也无助于解决食品卫生可能存在的真正问题。调查、揭露是电视台的重要社会职责,但越是调查对公众利益存在重要影响的事实,越需要媒体在调查过程中步步做实。否则,调查暗访与构陷无异。即使初衷再好,在客观上也无法达到帮助公众认清事实的目的。

【用国标责人却不用国标规范采样,是调查者不专业、不严谨的表现】
央视以国标责备快餐店而不以国标规范自身的采样过程,要么是蓄意设定一个陷阱栽赃诸家快餐店、欺骗观众,要么就是在一些专业领域毫无科学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央视调查报道不专业、不科学、不严谨的一个典型案例。这证明了央视的调查记者在职业素养方面大有提升和改善的空间。专业性极强的报道中,只有具备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才能帮助公众厘清真相。不然的话,报道不能给观众带来真相,反而是给观众制造假象。

针对快餐店冰块不如马桶水的消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博士认为把冰块与马桶水类比有些耸人听闻。反复冲过、不是混着屎尿的马桶水也是自来水,而自来水里有余氯,细菌当然少。冰块所以菌落总数会超标,钟凯分析,食用冰的制作原料有很多个环节可能被污染,市民无需“谈冰色变”

参考地址&推荐阅读:
【中央网络电视台】http://jingji.cntv.cn/2013/07/22/ARTI1374500296665992.shtm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yzyd/local/20130723/c_116648797.htm
【搜狐健康】http://health.sohu.com/20130722/n382253537.shtml
【中华网财经】http://finance.china.com/fin/xf/201307/23/1263941.html
【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3/0723/07/94EUV3AH00014JHT.html

• 2019/09/22 19:27

韩松

韩松

 

深圳

类型:

家装设计师

答:【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脏评比】检测结果显示,三家快餐店冰块的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均符合国标,但麦当劳冰块菌落总数为120个/毫升,高于国标,低于马桶水;真功夫冰块菌落总数为900个/毫升,高于国标8倍,高于马桶水5倍;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总数高达2000个/毫升,高于国标19倍,高于马桶水12倍。
肯德基、真功夫冰块菌落数量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马桶水数倍。对此,肯德基中国发布致歉消息。
英国六成快餐店冰块细菌超标
英国《每日邮报》最近也作了一项调查,英国超过六成餐饮连锁店提供的冰块,细菌数量都超过马桶水。专家提醒到,家庭自制冰块也可能存在细菌超标。他建议,只要是食用,制冰的水就应该是煮沸后放凉的冷开水。此外,桶装水也不适合制冰,因为很难保证其微生物不超标。
【另一面】“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脏”是噱头
导语:近日,央视报道称“北京崇文门的真功夫、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含量比每毫升菌落150个的马桶水高,冰块比马桶水还脏”。但细观报道节目,就可发现记者对冰块采样的程序、器具、保存环境等都不符合现行国家检验标准。而以央视逻辑来衡量,菌落量上限是1000个/克的洗手液也比马桶水脏,所以如厕后最好在马桶里洗手。
央视采样冰块过程有二次污染可能
现行食用冰块微生物检验国标要求采样器械与容器灭菌、低温,央视采样冰块时只用可乐杯和密封袋做容器,而采样马桶水时使用无菌采样管和试瓶
央视此次既动辄以国标为准绳指责快餐企业,那么记者不仅要以国标衡量快餐店,更该以国标规范对各快餐店食用冰块的采样过程。在食品检验中,采样是极关重要的。食品因其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销售中的各个环节等无不影响着卫生质量,因此必须周密处理。所以卫生部发布的现行国标中《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有严谨的采样操作步骤: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采样用具,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刀和开罐器等,必须是灭菌的;检样是冰块,就必须保持在冷冻状态,放在灭菌容器内保存。
而这次央视暗访时,对冰块的取样是在低清洁度的柜台取,而非直接在制冰机旁取冰。根据电视画面,冰块是先由服务员装到可乐杯里面,过一会再倒入密封袋中,可乐杯绝不是满足实验要求的无菌用具,决不能用来采集样品。央视暗访取样,从柜台到密封袋中的操作和环境都没有避免细菌的多重污染。但记者在北京理化中心采集对比的“马桶水”时,却戴着手套,用的是专门的无菌采样管和试瓶。央视记者以专业器具采集马桶水样,以带菌器具采集冰块样本,取舍别具一格。
国标要求食用冰块“即采即检”,保存时间至多不能超过三小时,其间要于冷冻无菌环境中保存。央视记者将冰块从北京东城区的崇文门携至北京西城区的理化中心,其间不见得符合国标要求保存冰块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的国标不仅对采样器具、过程要求严格,对样本的保存状态和时限也有明确要求。样品采取后,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检验,送到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要越快越好,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小时。如果路途遥远,须将冰块保存在专用的无菌冰筒、冰箱冰盒、低温冰箱、或干冰隔热箱内(箱内有干冰可维持在0℃以下)。央视从位于北京东城区南二环的崇文门三家快餐店中买到冰块,当场就放进未曾灭菌的容器中,然后携往位于西城区西三环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这段路程即使在交通完全顺畅的情况下也需半小时左右,央视记者有无在车上准备无菌的冰桶或干冰隔热箱储存冰块样品,观众就不得而知了。
【菌落数超过150不见得就脏过马桶水】
人体肠道内菌落数5600,现行轻工国标规定洗手液每毫升中菌落数上限为1000,却不能称“人体内比马桶还脏”“洗手液脏过马桶水六七倍”
若以央视此次报道中的“每毫升菌落超过150即比马桶水还脏”的标准衡量,人类呼吸接触的器物、液体,甚至人体自身,少有干净过马桶的。例如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戴维·雷尔曼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发表文章称,以焦磷酸测序法测得的人类肠道内的细菌群落数量远超人们想象,至少有5600个细菌群落。以央视标准衡量,人体内远比马桶肮脏。又如中国发改委2004年发布的现行《轻工业国家标准·洗手液》明文所载,洗手液的微生物指标是每克洗手液菌落不得多于1000个、粪大肠菌群不得测出。以此次央视标准衡量,也可打出“洗手液比马桶水脏六倍以上”的新闻标题。然而可以确信的是,央视记者每次如厕后,肯定会选择使用洗手液净手,而非直接舀马桶里的自来水用。
混有洁厕灵的马桶中自来水实质上是稀释的盐酸溶液,菌落值低是常事。称不可食用的盐酸溶液比食用冰块更“卫生”是狡辩
从报道的电视画面可以看出,央视记者在北京理化中心卫生间中采集的自来水有极淡的蓝色。说明这些自来水体中除了本含的一定余留氯气,还可能加有洁厕灵。把氯气或者二氧化氯通入水中,会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它们具有超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杀灭多种细菌。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次氯酸根,都不稳定。在光照、加热等条件下,会进一步转化成盐酸、氯酸,也会形成少量的其他含氯化合物。而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就是盐酸。盐酸可以破坏细胞膜,当盐酸进入细胞中其酸性可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使细胞内的酶不可逆地失活,因而杀死细菌。以溶有盐酸的溶液来和食用冰块比菌落数量,并没有实际的对比意义。若央视记者不是用或含洁厕灵的自来水、而是以等量浓盐酸、浓硝酸试剂和食用冰块作对比,相信肯定也能得出“冰块不如强酸卫生”的结论。不过正常人会喝冰镇饮料,爱喝强酸溶液佐餐的人却万中未见得有一个。
食物中普通菌落与人体内正常菌落同源,并无致病危险。能使人腹泻痢疾的是食物中的致病菌,如快餐店冰块中未检出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正常菌群指在人体体表和体内寄居的微生物菌落。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表面或部位都具有正常菌群存在。包括黏膜、胃肠道、呼吸道等。正常菌群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而言,它们对宿主有益无害,属生理性微生物群落。人体中正常菌群的来源中,某些微生物通过与人接触而获得,而大多则从食物获得或从接触的各种物体获得。空气中的微生物也有助于人体获得正常菌群。经过多年延续,正常菌群就不断发展和精炼了。对于人体健康,肠道的正常菌群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分解食物、微调免疫系统、分泌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吞”掉食物残渣。对食物中的细菌群落,更应该关注的是致病菌。能导致央视暗访报道中所称的“痢疾、腹泻”等疾病的,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而此次检测结果,三家快餐店的冰块中,大肠杆菌群指数符合国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曾测出,消费者食物中毒的风险并没有央视所称的那么严重。
【“对比马桶”是哗众取宠】
调查报道要求客观求实,以哗众取宠、以偏概全的报道方式评价采访的客体无益于求实
以带来二次污染的程序采集卫生检测用样本、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来片面传递信息,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很难说是合理和真实的。应该说,“快餐店冰块脏过马桶水”事件是央视采访社会新闻时的一个败笔。央视用哗众取宠、以偏概全的方式来评价采访的客体,这样既不能客观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也无助于解决食品卫生可能存在的真正问题。调查、揭露是电视台的重要社会职责,但越是调查对公众利益存在重要影响的事实,越需要媒体在调查过程中步步做实。否则,调查暗访与构陷无异。即使初衷再好,在客观上也无法达到帮助公众认清事实的目的。
用国标责人却不用国标规范采样,是调查者不专业、不严谨的表现
央视以国标责备快餐店而不以国标规范自身的采样过程,要么是蓄意设定一个陷阱栽赃诸家快餐店、欺骗观众,要么就是在一些专业领域毫无科学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央视调查报道不专业、不科学、不严谨的一个典型案例。这证明了央视的调查记者在职业素养方面大有提升和改善的空间。专业性极强的报道中,只有具备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才能帮助公众厘清真相。不然的话,报道不能给观众带来真相,反而是给观众制造假象。
结语:任何时候,对调查记者的客观求实、专业严谨的要求都十分正当和必要。不然,难以分辨调查报道是急于想制造轰动效应,还是真的想帮助观众探寻事实。
【快餐店冰块菌落超马桶水 盘点比马桶还脏物件】
手机、牙刷、键盘:比马桶还脏
诚如这类调侃所言,在日常生活中,确有一些我们日常所用之物比马桶还脏。下面,就看看那些我们每日都在使用却成为卫生“死角”、脏过马桶的物品。
1、手机
手机是现代社会人人必备之物,很多人整天机不离身,而“手机比马桶还脏”的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国外一项研究显示,触屏手机上的细菌和病毒数量是男洗手间的数倍。据医生介绍,手机上最常见的细菌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可能导致老人、小孩、体质较差者感染消化道等疾病,但对抵抗力正常的人不会有太大影响。
专家指出,人们在使用手机时不要忘了定期为手机消毒以杀灭其上的病毒与细菌。最有效又便捷的办法就是每周用医用酒精或卫生湿纸巾擦拭手机。

2、牙刷
据《北京晚报》1月17日报道,我们每天都用的牙刷竟是细菌的藏身之所,其含菌量甚至是马桶盖数十倍甚至更多。对此,专家认为,我们在使用牙刷刷牙后,可能会有食物残渣等留于牙刷软毛内,加上放置的环境较潮湿,从而给了细菌繁殖之机。
对此,一些牙科专家提醒,为了保证牙刷的清洁,定期更换新牙刷或为旧牙刷及时消毒是有必要的。

3、鼠标、键盘
电脑是白领一族办公的必需品,不过,有研究显示,电脑键盘、鼠标由于很少清洗,往往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其上所含的微生物数量比马桶还多,可以说比马桶还脏。专家认为,鼠标、键盘上所含的大量病菌有可能会引起皮肤病,也容易在人体抵抗力较弱时引发红眼病或带来肠胃不适、腹泻等疾病。
为了消除电脑带来的这类健康隐患,时常为键盘和鼠标做清洁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使用键盘刷定期清扫缝隙内的灰尘、用键盘清洁剂擦拭键盘表面等都可以减少病菌含量。

4、刮胡刀
曾有试验检测发现,男人的刮胡刀含菌数量很高,比马桶盖脏一百多倍。由于刀片易附着食物残渣,加上放置的环境多为潮湿的浴室,如果长时间不清洗,细菌自然快速滋生。
5、粉扑
很多爱美的MM经常化妆,却从不清洗粉扑等化妆用具。在化妆时,由于混入了脸上的皮屑、汗水和油脂,粉扑很容易滋生细菌。长期不清洗的粉扑布满大肠杆菌、酵母菌甚至霉菌等,细菌数量比马桶还多。
相关资料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通过百度搜索
相关参考来源如下: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local/20130723/c_116648797.htm
http://news.163.com/13/0723/07/94EUV3AH00014JHT.html
http://news.qingdaonews.com/zonghe/2013-07/23/content_9874984.htm
http://jingji.cntv.cn/2013/07/22/ARTI1374500296665992.shtml

• 2019/09/22 09:14

相关问答

韩国首尔当一个装潢设计师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吴勇
发起了问题 • 2 人回答 411次浏览 • 2019/09/21 16:36
2
人回答

求推荐几个美式家具品牌,家里面装修想装美式风格的?

王忠荣
发起了问题 • 3 人回答 2877次浏览 • 2019/09/21 16:35
3
人回答

急,家装工程怎样画电路布线草图寻高手详细讲解?

张凯文
发起了问题 • 3 人回答 788次浏览 • 2019/09/21 16:33
3
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