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类型:工装设计师
答: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后金汗(1616~1626年在位)。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生于建州左卫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赫图阿拉老城)女真贵族家庭。先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始受明朝册封,官至右都督,祖父觉昌安任建州左卫都指挥,父塔克世继任指挥。 努尔哈赤10岁丧母,十五六岁时寄居外祖父、建州首领王杲家。后常到抚顺、清河(今本溪北清河城)等地经商,广交朋友,学会蒙、汉语言文字,喜看《三国演义》及《水浒传》,从中学习韬略兵法,渐知辽东山川形胜与道里险夷。十八九岁时隶明总兵李成梁部,屡立战功,受器重。明万历十一年(1583),在父、祖于古勒山城(在 今新宾境)被明军误杀后,袭父职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他将家仇归罪于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以“遗甲十三副”起兵,组织近百人队伍,攻破图伦城。次年,率兵攻翁科洛城时受箭伤。十三年二月,击败界凡、萨尔浒、栋佳、巴尔达四城联军。四月,率步骑80人,设伏浑河边,击败界凡等五城联兵800 人。十四年七月,攻鹅尔浑城(今抚顺东),受伤多处仍奋战获胜,向明官索杀尼堪外兰。十五年,筑佛阿拉城(今新宾县城),颁教令,立法制,称王,又称女真国淑勒贝勒。政治上,恩威并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至十六年统一建州苏克素护河、浑河、完颜、董鄂、哲陈等五部。完颜部费英东、董鄂部何和礼、雅尔古都部扈尔汉三首领归附,均成为后金开国勋臣。十七年,整编军队,分为环刀军、铁锤军、串赤军和能射军。斩女真部落头目克五十,以功被明封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从十八年起,多次率众进北京朝贡。十九年,吞并长白山鸭绿江部。二十一年六月,击败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等四部联军的进攻。九月,在古勒山之战中,自率万人迎战叶赫、哈达等九部联军3万之众,并力一战,阵斩叶赫贝勒布斋等4000人,俘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瓦解了九部联盟。乘胜攻灭朱舍里部和讷殷部。
二十三年,与蒙古科尔沁、喀尔喀部通好。以看边效力有功,被明廷封散阶正二品龙虎将军。次年,同朝鲜(今朝鲜、韩国)通使。自称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所统各部首领由32名增至53名。送布占泰回乌拉部为贝勒,先后与之五次联姻、七次盟誓。以征抚并用之策,开始吞并图们江、乌苏里江流域之东海女真。二十九年,灭哈达部。实施第二次整军,编300人为一牛录(佐领),始以黄、白、红、蓝四正色旗为各军标志。三十四年,受喀尔喀等五部尊为“昆都仑汗”(意 为恭敬汗)。三十五年三月,派弟舒尔哈齐、子褚英和代善等率兵赴东海瓦尔喀部护迎新归附部众,与乌拉兵万余激战于乌碣岩(今图们江右岸),斩3000余人。九月,灭辉发部。三十六年,与明辽东将领相约共守边界,暗中则谋划进兵辽东。四十年,针对乌拉部难以一举攻灭,提出“伐大木”渐折之策,率兵克其六城即休战。次年乘乌拉部渐衰,出师攻灭。四十三年,更定八旗制,在四正色之外又增加四镶色。置分散女真人于旗下,出则备战, 入则务农。用“水练”(跳涧)、“火练”(越坑)等法严格练兵。凡出征,令“死兵”在前冲杀,“锐兵”随后跟进,战后赏功罚罪。四十四年正月,称覆育列国英明汗,立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定都赫图阿拉。后金天命二年(1617),遣兵收取散居未服之东海女真部落。三年三月,以建马厩为掩护,修造器械攻具。四月,颁训练兵法,提出 “用兵则以不劳己,不顿兵,智巧谋略为贵”(《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的智胜思想。发布指斥明军“害我祖、父”、“逞兵越界”等“七大恨”檄文,向明朝宣战。旋率大军突袭明辽东重镇抚顺,诱胁守将李永芳出降;班师途中全歼明总兵张承胤部近万人。七月,克清河堡(今抚顺东南),杀守将邹储贤以下万余人,使明廷震骇。四年正月,率军克叶赫部20余寨。三月初,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夏允彝《幸存录·东彝大略》)之策,亲率八旗军迎战明军约11万,号称24万,先后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东路刘?部,迫使援明之朝鲜军投降,歼灭明军约6万人。六月,破开原,杀明总兵马林等。
七月,取铁岭,斩明游击喻成名、史凤鸣。于铁岭城外大破喀尔喀兵万余,俘贝勒宰赛及其子,旋释,并与之盟誓共同抗明。八月,攻叶赫部,俘杀贝勒金台石、布扬古,叶赫部亡。至此,统一海西女真四部。六年三月,在沈辽之战中,诱明总兵贺世贤出沈阳城予以全歼,破城后杀明总兵尤世功以下7万余人。旋在浑河两岸大败明援沈之川、浙兵,杀总兵陈策、童仲揆等。乘胜在辽阳城外大败侯世禄等五总兵,以里应外合克城,迫明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数日间,辽东70余城堡皆降。四月,迁都辽阳。七年正月,乘明辽东经抚不和,率军西取广宁(今北镇)及周围台堡40余座,致明廷逮巡抚王化贞、杀经略熊廷弼。四月,宣称北京应由女真人和汉人轮换居住,始有入关之图。九年,派兵往东海瓦尔喀部。十年,迁都沈阳。颁按丁编庄令,变生产者为农奴,激起辽民不满、逃亡和反抗。十一年正月,率军约6万,号称13万,西渡辽河攻明,在宁远之战中被明将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击败,忿恨退还沈阳。八月十一(1626年 9月30日)疽发病卒(一说在宁远受炮伤卒),终年68岁。努尔哈赤戎马生涯40余年,创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八旗兵,培养一批统军有方的将领。常躬亲率军征战,指授方略,强调以智取胜,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克众的著名战例。其军事思想对后来兵家有较大影响。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族贵族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图最大时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清朝尽管取得了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的发展并未逾越中国传统封建专制主义体制的轨道。经济上,仍然以农立国;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文字狱;对外关系上长期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因此,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则相形见绌,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潮流,并且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
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 2019/10/10 02:12
杭州
类型:北欧 / 家装设计师
答:近些年中外出版有关努尔哈赤的传记、论著、小说以及影视作品达60多部。 阎崇年在文革期间写了一部《努尔哈赤传》,文革结束后,某出版社想出版。在讨论选题时,一位负责人说,“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传记还没有出版,怎么能出版写外国人的传记呢!这本书稿被搁下,直到1983年才出版。可见当时人们对努尔哈赤陌生到何种程度。
努尔哈赤死后378年的今天,一位西方学者说,西方人最关注的中国古代英杰人物是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在中国灿如星汉的历史人物中,他们为什么更钟情于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主要原因可能是同成吉思汗相比,努尔哈赤的传奇色彩似乎更浓。
努尔哈赤在中华文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由他奠基的大清帝国,到康乾盛世时,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众多、幅员最辽阔、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的大帝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对清代历史产生了原生性的影响: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
有一本美国历任总统的合传,提到各届总统值得历史学家肯定的历史功绩,有的一二件,多者也不过三四件,有的一件没有。
努尔哈赤活了68岁(1559~1626年),他从25岁(1583年)起兵,到生命结束,政治军事生涯44年。历史学家盘点努尔哈赤的历史贡献,举其大端,共有十件:
统一女真各部。金亡之后,女真各部,纷争不已,强凌弱,众暴寡,元、明300年来,未能实现统一。努尔哈赤兴起,采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经过30多年的征抚,
实现了女真各部的大统一。今天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民族在争斗厮杀,其原因之一,是没有一位杰出的民族领袖,能将本民族各种利益集团协调统一起来。可见,努尔哈赤促成女真——满洲的民族大统一,确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统一东北地区。明中期以后皇权衰落,已不能对东北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管辖。努尔哈赤及其子皇太极经过艰苦努力,统一了东北:“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就是说,东起鄂霍次克海,西北到贝加尔湖,西至青海,南濒日本海,北跨外兴安岭的地域,实际辖境大约有500万平方公里,和明朝实际控制面积大致相等。东北地区的重新统一,结束了长期蹂躏掳掠、相互杀伐,“介胄生虮虱”、“黎民遭涂炭”的悲惨局面。这就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努尔哈赤对东北的统一,后来沙俄东侵,日本南进,列强争逐,东北疆域被谁人占有,实在难卜。
制定满族文字。金灭亡后,通晓女真文的人越来越少,到明朝中期已逐渐失传。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洲没有文字。努尔哈赤兴起后,建州与朝鲜、明朝的来往公文,由一个名叫龚正陆的汉人用汉文书写;在向女真人发布军令、政令时,则用蒙古文,一般女真人既看不懂,又听不懂。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文,这就是无圈点满文(老满文),皇太极时改进成为有圈点满文(新满文)。满文是拼音文字,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和10个特定字母。满语文成为清朝官方语言和文字。当时,东北亚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民族,除满洲外都没有文字。满文记录下东北亚地区文化人类学的珍贵资料,并成为满汉、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后来耶稣会士通过满文将“四书”、“五经”翻译到西方。所以,努尔哈赤主持创制满文,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化史和东北亚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创建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的狩猎组织形式,创建八旗制度。女真人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个总领,总领称牛录额真(牛录,大箭的意思;额真,首领的意思),后来这个相当于狩猎小组组长的牛录额真成为一级官名,牛录成为最基层的组织。屯垦田地,征丁披甲,纳赋服役,都以牛录为计算单位,努尔哈赤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组、发展、扩大和定型,创立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设一牛录额真,五个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个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汉语译固山为“旗”。原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又增添四旗,在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后来又逐渐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统称八旗,而实际是二十四旗。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八旗制度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的一个核心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定鼎燕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
促进满族形成。建州女真的统一,女真各部的统一,东北地区的统一,诸族的融合,各部的联姻,八旗的创建,满文的创制,使得新的满族共同体出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满族是以建州女真为核心,以海西女真为主体,吸收部分汉人、蒙古人、达斡尔人、锡伯人、朝鲜人等组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为反映这个满族共同体形成的事实,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诏谕曰:“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从此,满洲族的名称正式出现。满洲族初为东北边隅小部,继而形成民族共同体,以至发展到当今千万人的大民族。满洲族肇兴的领袖,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政权。创大业者,必立根本。如果一个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不能创建一个政权,他就不能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王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作为一个僻处边境一隅的满洲族首领,以赫图阿拉为中心,参照蒙古政权、特别是中原汉族政权的范式,登上汗位,建立后金。从此有了巩固的根据地,以支持其统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尔后,他克沈阳、占辽阳,夺广宁、据义州。都城先迁辽阳,继迁沈阳。其子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改元崇德,国号大清。自天命元年(161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共历296年。努尔哈赤“经始大业,造创帝基”,是大清帝国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丰富军事经验。努尔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史称他“用兵如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他缔造和指挥的八旗军,在17世纪前半叶,不仅是中国一支最富有战斗力的军队,而且是世界上一支最强大的骑兵。努尔哈赤统帅这支军队,先后取得古勒山之役、乌碣岩之役、哈达之役、辉发之役、乌拉之役、抚清之役、萨尔浒之役、叶赫之役、开铁之役、沈辽之役、广宁之役和觉华岛之役12次大捷。其中古勒山之战、萨尔浒之战、沈辽之战、广宁之战和觉华岛之战,为其精彩之笔。他在军事谋略上,在指挥艺术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努尔哈赤御用剑、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丰富了中华古代军事思想的宝库。
制定抚蒙政策。自秦、汉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央王朝的北部边患。为此,秦始皇削平诸侯后连接六国长城而为万里长城。至明代,京师两次遭北骑困扰,明英宗甚至成了瓦剌兵的俘虏。徐达与戚继光为固边防,也大修长城。努尔哈赤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既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他用编旗、联姻、会盟、封赏、围猎、赈济、朝觐、重教等政策,加强对蒙古上层人物及部民的联系与辖治。后漠南蒙古编入八旗,成为其军政的重要支柱;喀尔喀蒙古实行旗盟制;厄鲁特蒙古实行外扎萨克制。其联姻不同于汉、唐的公主下嫁,而是互相婚娶,真正成为儿女亲家。这是历朝中央政权(元朝除外)对蒙古治策的重大创革。中国2000年古代社会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难题,至清朝才算得以解决。后康熙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清朝对蒙古的抚民固边政策,其经始者就是努尔哈赤。
推进社会改革。努尔哈赤在44年的政治生涯中,不断地推进社会改革。在政权机制方面,他逐步建立起以汗为首,以五大臣、八大贝勒为核心的领导群体,并通过固山、甲喇、牛录三级组织,将后金社会的军民统制起来。尔后,创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并肩同坐,共议大政,断理诉讼,举废国汗,即实行贵族共和制。但此制度在努尔哈赤死后未能实施。在经济机制方面,他先后下令实行牛录屯田、计丁授田和按丁编庄制度,将牛录屯田转化为八旗旗地,奴隶制田庄转化为封建制田庄。随着八旗军民迁居辽河流域,女真由牧猎经济转化为农耕经济。在社会文化方面,初步实现了由牧猎文化向农耕文化的转变。
决策迁都沈阳。此前,辽设五京,没有沈阳;金设五京,也没有沈阳。元朝东北行政中心在辽阳;明朝辽东军政中心,先在广宁,后在辽阳。天命十年即天启五年(1625年),努尔哈赤决定迁都沈阳,但遭到贝勒诸臣反对。理由是:近来正在修建东京辽阳,宫室已经建好了,老百姓的住所还没有最后完工。本来年景就不好,迁都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天命汗力主迁都沈阳,说: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汝等宁不计及耶!
努尔哈赤综合考量了历史与地理、社会与自然、政治与军事、民族与物产、形胜与交通等因素,而做出迁都沈阳的重大决策。从此,沈阳第一次成为都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促进了辽河地域的经济开发。他注重采猎经济,发明人参煮晒法,使部民获得厚利,“满洲民殷国富”。他关注采炼业,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建州“始炒铁,开金、银矿”,开始较大规模地采矿、冶炼。他尤为重视手工业生产,包括军器、造船、纺织、制瓷、煮盐、冶铸、火药等。明朝也称其“制造什物,极其精工”。他对进入女真地区的工匠“欣然接待,厚给杂物,牛马亦给”。他曾说,有人以为东珠、金银为宝,那是什么宝呢!天寒时能穿吗?饥饿时能吃吗?……收养能制造出国人所制造不出物品的工匠,才是真正之宝。迁都沈阳后,经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的开发,沈阳及辽河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得到全面开发与迅速发展,并带动了东北地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成为陪都。似可以说,近代辽河流域、沈海地带的区域经济开发,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其经始者。
努尔哈赤一生打过12次大胜仗,留下十大历史功绩,他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光彩夺目。人们在谈论努尔哈赤时,多沉迷于他巅峰时刻的辉煌,却常常忽略他攀援过程的艰辛。努尔哈赤幼年丧母,继母那拉氏刻薄寡恩。家里并不和睦,兄弟们闹着分家。父亲塔克世听了继母挑唆,给他的产业极少,不够维持生活。努尔哈赤青少年时代吃尽了苦,挖人参、采蘑菇、拣榛子、摘木耳、拾松子,然后将这些东西运到抚顺马市去卖,以此来维持生活。在他25岁那年,更大的不幸降临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同时死于明军攻城的炮火。这一事件,对努尔哈赤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要从王杲之死谈起。在当时的建州女真中,以王杲势力最强。王杲曾带兵进犯明辽东首府辽阳,杀死指挥王国栋。后王杲被俘,被解送到北京问斩。王杲死后,他的儿子阿台为报父仇,袭杀明军。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明将李成梁提兵直捣阿台的住地古勒寨。阿台妻子的祖父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觉昌安为了使孙女免于战难,也为着城内部民减少伤亡,便同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一同进城,打算劝说阿台投降。建州女真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里通明朝,导引攻城,向城上守军喊话说:“李太师有令,谁杀死阿台,谁就做古勒城的城主!”果然,城里出现内奸,城被攻破,觉昌安和塔克世也不幸死于战火。努尔哈赤得到父、祖蒙难的噩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他质问道:“我祖、父为何被害?你们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明朝派官员谢过说:“非有意也,是误杀耳!”明军送还觉昌安和塔克世的遗体,朝廷赏给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还封他为指挥使。但是,努尔哈赤怒气未消,又不敢直接同明朝冲撞,便迁怒于尼堪外兰。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以报父、祖之仇为名,以“十三副遗甲”,率领百余人的队伍,向尼堪外兰的驻地——图伦城进攻,拉开了女真统一战争的历史帷幕。
经过12次大的战役,这位苦难青年先是统一了女真各部,继而统一了东北全境,并成为后金大汗。
努尔哈赤成功的秘密在哪里?400多年来,人们有多种解释。一位教练经过研究认为,一个运动员取得世界大赛的金牌,大约需要156个因素(其中有主有次)。那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成功,更是需要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我认为,努尔哈赤的成功,一个前提是苦难生活的磨砺。继母的寡恩,使他养成自立的性格;马市的交易,使他大开眼界,广交朋友;父、祖蒙难,刺激他毅然摆脱常人的平庸生活,踏上王者的征服之路。而更关键的因素在于他实现了“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一说天合。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天”,可以理解为“上天”、“天命”、“天道”、“天意”、“天时”等,这里说的主要是“天时”。“天时”有大天时,有小天时。魏源说:“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500年是个概数,300年也会有王者兴。明末清初,中国历史的“天时”到了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当时的世界上,俄国尚未东越乌拉尔山,葡萄牙到了澳门尚未对明朝形成威胁,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兵败。女真的东面朝鲜,外祸内乱,衰落不堪;西面蒙古,四分五裂,林丹汗孤立;北面扈伦,彼此纷争,贝勒落马;南面大明,南倭北虏,内忧外患,极端腐败。总之,努尔哈赤处于300年一遇的大天时。据统计:《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共83875字,其中“天”字312个。努尔哈赤得了大天时,取得了大成功。
萨尔浒大战之胜,原因之一在于得天时。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初一日,赫图阿拉地区大雪封山,江河冰冻。明军四路出师,长途跋涉,山路崎岖,丛林密布,冰雪封路,没能按照原定计划如期合围赫图阿拉;后金熟悉地形,便于设伏,分路出击。努尔哈赤巧妙利用天时,在明军形成合围之前,集中兵力,逐路击破,夺得胜利。
二说地合。地利主要指地形、地势、地域。赫图阿拉是一个山环水绕、气候温湿、土壤肥沃的宝地,那里西距抚顺200里,既为关山阻隔利于暗自发展,又有大路通达辽沈利于驱兵进取。努尔哈赤在这里建立并扩大基地,这个基地后来发展成东到日本海、东北到库页岛、北跨外兴安岭、西到青海、西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的广大领域。这里有粮食、皮毛、人参、林木、矿藏等,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以沈辽之战为例。明军本来依靠沈阳、辽阳两城,占地利;努尔哈赤在平原攻城,不占地利。但努尔哈赤设计将城里的明军诱出城外,进行野战,发挥骑兵优长,变不利为有利,取得胜利。
三说人合。人合主要指人际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以后金努尔哈赤为一方,明朝万历帝、泰昌帝、天启帝为另一方。明朝皇帝对北方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点,就是一个“分”字,分而弱之,间而治之。分则弱,合则强。努尔哈赤则针锋相对,采取一个“合”字。熊廷弼说:“昔建州诸夷,若王兀堂、王杲、阿台辈尝分矣,而合之则自奴酋始。”
关于“人合”,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努尔哈赤率军攻打翁科洛城,被对方的鄂尔果尼一箭射中,鲜血一直流到脚面。努尔哈赤继续坚持战斗。这时候又有一个人叫洛科,一箭射到努尔哈赤脖子上了。那支箭带反钩,他往下拔箭,立刻血流如注。他拄着弓从房顶一步一步下来后就休克了。后来攻下翁科洛城,鄂尔果尼和洛科都抓到了。部下要对他们施以乱箭穿胸之刑,这是当时最残酷的刑法。努尔哈赤说,两军对垒,他们是为自己的主人来射我,这样的勇士太难得了。不仅给两人松绑,还都授了官。别人一看,原来射他的人都可以宽免,都可以授官,那他的自己人,只要做出成绩就更可以做官了,更可以升官了!大家都同心协力地效忠努尔哈赤,在战场上勇敢杀敌。
第二个例子,是叶赫老女的例子。叶赫老女是叶赫贝勒布扬古的妹妹,可能长得比较漂亮吧,为了联络建州,13岁就许给努尔哈赤了。但是许完之后并不把她嫁过来,而是随后又许给哈达的贝勒、辉发的贝勒、乌拉的布占泰,结果这三个部落都被努尔哈赤灭掉。蒙古扎鲁特部的介赛也要娶她,叶赫老女誓死不从。介赛就要报复。布扬古又把他妹妹许给喀尔喀部达尔汉贝勒的儿子,叫莽古尔岱。建州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贝勒们非常气愤,认为这个女人许给上(努尔哈赤)已经20年了,现在又把她许给莽古尔岱,真是奇耻大辱啊!要发兵把她夺回来。努尔哈赤说,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可以打他,可为了一个女人打他不好。这个女人许配给我,我都没有那么生气,你们那么生气干什么?结果33岁的叶赫老女就嫁给了蒙古的莽古尔岱。这件事情反映了努尔哈赤能够以大局为重,以和为贵,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四说己合。虽有天合、地合、人合,若没有己合,事业也不会成功。己合主要是胸怀开阔、心境豁达,能够把握自己。这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基本素质。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纠合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3万,分三路向建州古勒山而来。过了浑河之后,晚上军队支灶做饭,灶火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探骑回报时脸色都变了,当时努尔哈赤兵不满一万,建州官兵,人心惶惶。努尔哈赤得到报告时已经是晚上,他听后照常打着呼噜就睡着了。妻子富察氏赶紧把他推醒,说:“敌兵压境了,你怎么还睡觉啊?你是方寸乱了,还是害怕了?”努尔哈赤说:“要是我方寸乱了,害怕了,我能睡着吗?起先我不知道这九部联军什么时候来,老是惦记这事。现在知道他们已经来了,我心里就踏实了。”说完以后又呼呼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他带领众贝勒等祭堂子,尔后统军出发,一举夺得了古勒山之战的胜利。
己合很重要。一个人的健康与长寿,同己合至关密切。与努尔哈赤对立的明朝三个皇帝——万历帝好发脾气、荒淫无度,只活了58岁;继位的泰昌帝登极一个月吞下红色药丸死去,只活了39岁;天启帝才活了23岁。至于努尔哈赤的子孙们——皇太极脾气大,忒任性,高血压,患心脑血管病,突然去世,享年才52岁。皇太极如能做到“己合”,多活10年,那么,迁都北京,定鼎中原,坐在金銮殿的一定是皇太极而不是顺治。清初有“三祖一宗”,即: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和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是清帝国的奠基人,所以庙号太祖;顺治入关、定鼎燕京、统一中原,所以庙号世祖;康熙“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所以康熙的庙号也是“祖”。皇太极却只能得到一个“宗”字。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善于“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实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努尔哈赤一生戎马驰骋44年,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可谓历史上的常胜统帅。他把女真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造成的各部统一与社会改革的需要加以指明,把女真人对明朝专制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的不满情绪加以集中,并担负起满足这些社会需要发起者的责任。他在将上述的社会需要、群体愿望,由可能转变为现实,由意向转化为实际的过程中,能够刚毅沉着、豁达机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组成坚强稳定的领导群体。其时,南有明朝,西有蒙古,东有朝鲜,北有海西。努尔哈赤没有四面树敌,更没有四面出击,而是佯顺明朝,结好朝鲜,笼络蒙古,用兵海西;对海西女真各部又采取远交近攻,联大灭小,先弱后强,各个吞并的策略;进而形势坐大,黄衣称朕,挥师西进,迁鼎沈阳。他通过建立八旗和创制满文,以物质与精神这两条纽带,去组织、协调、聚结、激发女真的社会活力,实现历史赋予女真各部统一与社会改革的任务,并为大清帝国建立和清军入关统一中原奠下基石。至于大清王朝奠基礼的完成,还有待于他的儿子皇太极。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属相:羊卒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
享年:68岁
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
庙号:太祖
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父亲:塔克世
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
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
配偶:16人,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
子女:16子,8女
继位人:皇太极(太宗)
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
最失意:兵败宁远
最不幸:父、祖被杀害
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
最擅长:谋略
回答者:leo1
• 2019/10/08 14:03
4
餐厅设计如何营造氛围5
金鱼池综合办公6
小型办公室应该如何装修?怎样做到又快又省钱